月洞窗
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组图片,甚是喜欢,倏尔想起此事,折腾了许久把它翻找出来,果断收藏至此。这种建筑的结构在中式的庭院中非常多见,就是在隔墙的中间开一个景观窗洞,周边用青砖石块修饰,窗洞造型各异,圆形的、方形的、扇形的、梅花形、花瓶形的等等,在网上查询了此建筑结构的学名,貌似叫月洞窗,不知理解的是否正确,望懂行的网友们告知。
平日里到各地游玩都有见到过月洞窗,但奇怪的是从未察觉它的独特魅力。庭院简洁的外墙因它的出现而变得生动有趣,透过窗洞看到了隔墙的景物,脚步慢慢地移动,景致仿佛随之漂浮了过来,若隐若现,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。迫不及待地绕墙而过,身临其境,却不免滋生点点失落之感,好似孩童躲猫猫被发现后的失落。景未变,抑或是月洞窗改变了它呈现的方式,从而提升了它的韵味。
珍爱自已
最近,她遇到了一些烦心的事情,我知道她很憋屈,作为局外人给不了很好的解决方法,只能分析利弊提出些建议。思索良久,我理性地说了一句话:“对方不尊重你,你就没必须尊重他!”这句话看似很不近人情,但人与人的相处首先就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,之后才能有进一步的沟通与合作。
多年来,她不止一次碰到过类似的问题,心地善良的她总是谦让着对方,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。殊不知,长此以往,对方在无形中养成了一种习惯,终是积重难返了,认为她的退让是理所当然的,于是便得寸进尺,厚颜无耻地一味索取,得不到想要的,就开始无理取闹了。仁慈是好品行,但不应滥用,否则害人害已。俗语说:“烂泥扶不上墙!”与对方对牛谈琴似的讲道理,还不如静下心来狠狠地抽自已两耳光,警醒自己不要忘了尊重他人也有一个前提,就是爱惜自已。
起风的日子
窗外树枝摇曳,泠泠凉风穿过窗户,驱散了屋内的暖意。斜倚在沙发上的我,恍恍惚惚,手头的工作总算有了些头绪,却无法进一步深入完善。望向窗外发呆,晴空万里,伸手触摸着风的轻盈,如此惬意的冬日不为多见,索性换了衣服出去遛弯,走进风里。
沿着城镇的街道漫无目的地走着,又是不自由自主地来到河边,扶着河堤石栏杆驻足张望,看着河对面伫立凝神的路人,大概也是来听风的声音的吧。空旷的河面上水波涟涟,凉风夹着河水的腥气拂面而来,拉扯着身上的衬衫,肆意摇晃着堤岸上的榕树,沙沙作响。斑驳的大理石板上飘落了一地黄绿色,落叶翻滚几圈,映着稀疏的阳光随风而去。
中式建筑:屋檐
中式建筑的屋檐有着独特的魅力,它静静地落在建筑墙体的顶端,无需艳丽多姿的渲染,却彰显着端庄素雅的神态。它于人与自然之间勾勒出一幅水墨画,疏密有致,相得益彰,让人驻足凝神,宛若世间静止,倾听着它无声的述说。
曹角湾古村
寂静的小村庄,四面环山。青砖黛瓦、朱漆窗格的老屋弥漫在淡雅的桂花香气之中,山涧汇聚,于青石板下潺潺作响,树叶凋零,忽见鸟巢曝露于老树枝丫间,摇摇欲坠。夕阳洒落余晖,映亮山林,氤氲了一层静谧的色彩。忙着收花生的老人在谷坪上扬着农具,声响划破了这份宁静,似曾想识的时空,掀开了那尘封心底的睽违已久的岁月。
曾几何时,多少人努力走出大山,多年后又期盼着回到山里,深深地捧一把田间的泥土。
陶笛
酷暑时节渐深,工作亦步入繁忙的阶段,白日里琐事缠身,忙得晕头转向,晚上在家还要面对一堆令人烧脑的资料图纸,此种状况已持续了一个星期,暗自叫苦。傍晚时分,身心略显疲惫的我穿行在回家的路上,思绪不断地梳理着近期的工作,今夜又该如何安排?
不知何故,每天下班都必然经过这条靠近市场的巷道,原本宽敞的道路,忽然间聚集了不少躲避城管的游商散贩,日子久了也就成了一条热闹的街市,巷道自此变得拥挤窄长。巷道两旁各式摊位一字摆开,人群熙攘,不得已放缓速度跟随着人流向前移动,人声鼎沸,此起彼伏,我不时驻足向两旁扫视,神然自若的商贩们各自占据着一米见方的场地,安闲自得地整理着摊中的货物,时而抬头向路人吆喝几声,时而与旁边的同行攀谈几句,夜幕初垂,激情依旧。应该说,他们已习惯于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,抑或是,生活使他们束缚于如此的习以为常。